查看: 1805|回复: 1

梁平史上一位好官:遇流民攻城,他惨死,妻女自杀,幼子被掠…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9-7-23 10:2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| 来自重庆

梁平清朝时的县城不及今城的十分之一:西城门在今三峡风粮食局、美食林一带,北城门在今北门桥头,东城门在东门菜市场一带,南城门在南门桥头。

梁平自西魏元钦二年(553)立县
已有1400多年了,古时称梁山
在明朝以前的八百多年间
梁山的县史散存于国史、州省府公文中
明清两代,中国进入方志时代
梁平的一些大事件和地方著名人物
因此进入地方史志!
此外,古时县城内外还有众多庙祠
祭祀佛道儒大仙大神以及地方名官乡贤

今天石马山公园的来知德塑像
来知德被称明末大儒
而今文主人公时植是其去世时约90年前的人物
万事通输 来知德 可查

前不久我们曾在梁平万事通分享过
梁平语文名宿、梁中退休的蓝振中老师
所整理翻译的
“梁平名墓——李烈女墓”
《梁平史上烈女:15岁少女被逼嫁人不肯屈身,壮烈殉道!


107年前,梁平东门外精美的牌坊群。

今天,蓝老师为大家奉献整理的是:
梁山名官时植时公祠的故事
时植从外省赴古时梁山为官,
为了保境安民,不惜牺牲身家性命
赢得了古时梁山人民的爱戴

时公祠今天的遗址位置
明朝时建在西门外的田野里
即今三横街拆迁范围一带
本文作者蓝振中老师为西门土著
下图:2017年拆迁前的老西门,明朝时,土城门一带远在西城门之外
梁山名祠 · 名宦
(时公祠与时公其人)

从老县城西大街谢家巷下行二三十米,有一处拥有500年历史的古迹"时公祠"。对于这一古迹,现代梁平人没有谁能说清它的来龙去脉。在"时公祠"附近居住了七八十年的杨圣友老人回忆:

“解放前,这里是一个很大的院子,面积大约有六七亩。大门两旁有长长的灌斗高墙,风火墙上有‘时公祠’三个大字,里面还供有很多菩萨。大概是上世纪四十年代,这里曾设立伪警察局,戒备森严。

解放初西门粮站未修好前,这里建了好几座粮仓。‘文革’中,‘时公祠’成了县粮食局直属粮站的机修车间。至于古代,‘时公祠’是用来干什么的,时公是何许人也,我也不知道。”

西大街谢家巷巷口

近日,笔者带着诸多疑问查阅嘉庆版《梁山县志》,在“职官”“名宦”“坛祠”中都有关于县主簿“时植”的记载。

明代,在梁山任职的名宦计九人,时植是其中之一。县志原文记载:
“时植,字良材,河南通许人,监生。正德六年(1),倅梁山摄县事(2).流贼鄢本恕、蓝廷瑞(3)攻城,力尽死焉;其妻贾氏自缢;女名三方,亦自毙烈火中。夫死城,妻死夫,女死亲,一门忠节之全如此。”

注:
(1)正德六年:公元1511年。
(2)倅梁山摄县事:以副职代理梁山县令。倅,cùi,副。
(3)鄢本恕、蓝廷瑞:1508年率巫溪盐丁造反,分别自称刮地王、顺天王,转战川陕边界,后被朝廷镇压。
(4)时植战死后,神主最先供奉始建于明代洪武四年(1371),位于南门学宫戟门外的“名宦祠”内。

1985版梁山县志关于时植任知县的记载

除此之外,清代嘉庆版《梁山县志.坛祠》还有更详尽的记载:

“忠节祠,治西川主庙内,有‘忠节流芳’匾,明副使张鲲建,祀主簿(1)时植、生员何应宣(2)。”

注:
(1)主簿:为汉代以来通用的官名,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。魏晋以前广泛存在,于各县设置主簿三人。宋代小县无县令,以主簿兼县令;大县无簿,以知县兼簿。明代县设一员,分掌粮马巡捕之事。
(2)何应宣:梁山秀才,明代正德年间,其母为寇贼所执,应宣求以身代死,贼果杀宣而存其母。都御史林俊嘉其孝,入祀乡贤。【小编感慨:这真是秀才遇上兵,有理说不清!】

治西,即县衙门之西,西大街“时公祠”恰好在在这个方位。500多年前,这里是县城西郊的荒野农田。那时,县城西门仅有今波奇百货楼至三峡风一小段。后来的西中街、西大街均系县城西郊。那时,祭祀时植的祠叫“忠节祠”,且祭祀的人不只时植一人。


百货公司旧貌,现如今的波奇百货,新华书店所在的大楼。2001年拆除

从什么时候起将“忠节祠”称为“时公祠”,县志上没有记载,也就无从查考。
在忠节祠简介之后,收录了张鲲《忠节祠记》全文,文中叙述了建祠缘由、过程、规模,现用白话叙述于后:

时植携一妻一妾来到梁山任县主簿,代理县令职务。其时,时局动荡,百姓不得安宁。正德六年腊月十五,巫溪盐丁造反的流民攻打梁山。

时植率众登上城墙防守,经过一天一夜,大家渐渐疲困。流民假装退却,以麻痹涣散军民斗志,乘军民放松警惕之际,流贼火烧城门,蜂拥而入,俘获了时植。

流民头领令时植下跪用重金赎身,时植不屈;又胁迫时植交出佩印,时植不予。于是,流寇将时植五花大绑,用烈火炙烤,时植骂不绝口。流民大怒,将其用火活活烧死。

战前,时植妻贾氏想撤到山林躲避,时植说:“不行,不能临阵脱逃,要为百姓做出榜样!”于是贾氏坚守城内,当她听说丈夫被俘,果决地悬梁自尽。

时植的女儿名叫三方,年仅九岁,亦自毙于烈火之中。

时植尚有一岁孤儿被流寇背走,流民企图以之为人质索取赎金,行至开江县境内,有人提醒:“时主簿已死,谁还会拿钱赎人?”

背小儿者一时良心发现,于是用白布衫包好小儿,又写了“梁山主簿时植之子”的字条,用金手环一双雇一老妪背走,给时植留存后人以示悔意。

流民弃城撤离之后,义民何应举与医生秦紞抬走了时植的遗体,穿衣盖被装殓入棺,放置于县宅正寝。

过了几天,时植的侄儿永寿与幼子归来,医生秦紞收养了他们。

第二年(1512年),梁山军民将时植灵柩送回河南老家,梁山士民请求县令王冕上疏朝廷,追授时植为梁山知县,封赠其妻贾氏为孺人,送其侄永寿入国子监就学。

时植于正德六年四月来梁山上任,勤政爱民,常修桥铺路,便民出行。百姓常思其德而哀其死。梁山县令官佐向我请求建祠立碑,为慰勉梁山百姓,我慨然应允。

梁山继任知县王冕捐出薪俸租赁土地,又督促好义者集资,令义民张森监督管理建祠工程,建前堂、后寝、大门各四楹,我题书了“忠节祠”作为祠名。

从上面这段文字中,我们具体地知道了主簿时植及其妻女的壮烈忠节。

《忠节祠记》文末,张鲲感慨唏嘘并作韵文祭祀:

夫流贼之祸肇于瑾贼弄柄(1),当时搢绅纡金拖紫(2),受屈于瑾贼者,屡屡。今时以国学之生,当此孤立之势,彼每诱之,我每抗之。与妻与女各死其节,凛凛合一,非笃信其学,道素(3)相符,焉得有此?孰谓胄监(4)不足以得人乎!何与秦,可谓好义,冕(5)等亦可谓知义也!”

夫时子名植,字良材,河南通许人。妻,贾佥宪定(6)之女,义方(7)亦远矣。适祠成,冕命训导封缙来请愚记之,为之祠(8)曰:
奕奕梁山,有邑其麓。
卓(9)彼时子,政以德敷(10)。
天祸蜀川,罹我梁人。
时子捍之,不顾其身。
彼毒其家,天佑其子。
陈锡九重(11),亦既渥(12)矣。
梁人孔哀(13),思立其宇。
我为芜词(14),俾(15)民歌之。
聿垂千古!

注:
(1)瑾贼弄柄:宦官刘瑾专擅朝政。
(2)搢绅纡金拖紫:高官穿戴华丽。搢绅,插笏于绅。绅,古代官员和儒生围于腰际的大带。笏,hù,古代官员上朝记事用的狭长手板。
(3)道素:纯朴的德行。
(4)胄监:国子监。元明清三朝国子监为国家最高学府,又称“太学”或“国学”,在此读书的学生叫“监生”。
(5)冕:王冕,云南宁安举人,明代嘉靖初任梁山县令,才能卓杰,士民畏怀,升延安府通判。(据清嘉庆版《梁山县志.名宦》从王冕任梁山县令的时间推算,1522年为明嘉靖元年,忠节祠修建时间当在1522年之后。)
(6)贾佥宪定:佥宪,佥都御史的美称。贾佥宪定,即佥宪“贾定”。
(7)义方:指教子的正道。
(8)祠:祭祀。
(9)卓:高超,不平凡。
(10)政以德敷:以德行政。敷,施行。
(11)陈锡九重:帝王赐给。陈锡,赐予施与。锡,通“赐”。九重,指帝王。
(12)渥:丰厚。
(13)孔哀:很哀伤。
(14)芜词:芜杂之词,作者自谦。
(15)俾:bǐ,使。

历代史书除司马迁《史记》外,都是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,将造反的流民称为“贼“或“寇”,具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。

然而,时植异地为官,为保境安民,不惜牺牲身家性命,赢得了古代梁山士民的爱戴。

即使在今天,也值得人们缅怀。

时公祠对面原县蚕茧收购站宿舍,前面收购站已拆

一诺千金,一诺一生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0

主题

56

帖子

1642

积分

金牌会员

Rank: 6Rank: 6

积分
1642
发表于 2019-7-23 15:22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重庆
多分享点那时候的梁平出来看下嘛  好想看看那时候的梁平是怎么样的
来自: Android客户端
回复 支持 1 反对 0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